館校合作

簡介

line-4

美術館與學校歸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教育體系:美術館中的教育場所多是經過特殊設計的,教育風氣開放、自由,強調建構式的教學取向。學校教育則採全面性、連續性、一貫性的課程,學校教師專職於教學,熟悉教學技巧、教育心理學,了解學生的整體發展、階段特色與個別情形。學校不僅是社區中重要的學習場域,亦是在地資訊提供、整合者。

目前美術館與學校的合作型態已發展成諸多模式,例如「藝術資源外借」、「藝術家駐校計畫」、「藝術課程」和「藝術到校計畫」等,因各計畫本身不同考量,又分為單元式與主題式。課程發展亦有由美術館主導或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等多種型態。

如何使美術館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不僅是資源整合,且更進一步深入社區、在地人文環境,產生真正的「合作」與「互動」,透過與學校的合作,傾聽與理解教學現場的現況,並提供美術館的資源,嘗試共同找尋更適切的館校合作模式。

ai01

2014館校合作 - 藝術與人文深耕計畫

時間 | 2014年1月1日 ~ 2014年12月31日

地點 | 新北市三和國小

美術館與台北市金山區三和國小合作,課程的主題為「加加減減玩雕塑─雕塑的空間概念」,由藝術背景的外聘老師進行試教與修改美術館的既有教案,最後在校內進行教案執行。

102學年下半年,探索雕塑基本概念,並創造一件雕塑品。103學年上半年,觀察雕塑品與人文、自然環境間的關係,探索雕塑品與環境空間的關係,並規劃展呈,將學期的成果呈現給全校師生。

期間也安排3場與三和國小合作的教師研習,探討雕塑理論與實務、物件學習、跨領域的藝術教學活動,藉由藝術工作者的互動式課程與經驗分享,期望教師透過互相討論、觀摩,提升對藝術教育的認知,再將其實施應用在教學上。

2013館校合作計畫 - 藝術服務學習計畫

時間 | 2013年11月 ~ 2014年8月

地點 | 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高中

美術館於2014年與金山高中合作服務學習課程,希望建立美術館在12年國教「服務學習」課程中,以藝術介入服務的學習平台,讓國高中生透過藝術的學習過程,找到自我認同與開發自我潛能,並透過認識與導覽作品的過程,了解服務的意義。

有鑑於導覽並非只能運用講述的方式來進行,希望同學透過觀察,將所觀察的事物擬出一個藝術計畫,最後用各種形式呈現。透過不同的物件、文本、燈光、聲音或動線設計,就能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讓參加的民眾更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並對單一系列作品,有更深入且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因此發展出結合藝術計畫或行動藝術的導覽風格,除建立美術館特色導覽形式,也期望同學透過藝術服務課程,更了解自己並擁有自信。

2011館校齊步走 - 館校合作計畫

時間 | 2011年4月 ~ 2012年6月6日 館校合作邀請展開展

地點 | 朱銘美術館、新北市大坪國小、台北市光復國小、台北市三興國小

2011年的館校合作計畫,配合年度主題-旅行,從「每天上學都是一種旅行」主題出發,將2011-2012兒童藝術中心發展主題「旅行」,轉換成課程到學校進行教學,帶領孩子由多元的角度,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讓每天上學重複的行為轉化為充滿可能性的旅程。

2011年除了新北市大坪國小參與之外,為擴大館校合作的效益,更加入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國小及三興國小,希望透過兩地三校的實施,讓館校計畫的推展可以增加深度及廣度。從引導孩子創作延伸至展呈,並於過程中進行行動研究,讓孩子、老師、藝術家,以及與美術館合作之師資培訓教師產生一深層互動關係。

2012年6月,新北市大坪國小、台北市光復、三興國小之館校合作專案,所有學習歷程與成果,以及藝術家駐校之創作歷程與作品共同至朱銘美術館展出,藉此觀察不同地域的孩子,在其創作過程中展現什麼不同的特質,以及展開藝術家與孩子之間的對話。

2008館校合作發展計畫 - 巡迴教師研習

時間 | 2008年4月9日、5月21日、6月18日

地點 | 新北市萬里國小 (4月9日)、中角國小 (5月21日)、石門國小 (6月18日)

使參與教師們了解如何連結美術館資源,將美術館作為學校發展課程的可利用資源,並在合作後如何繼續往下延伸與擴充。

以美術館資源進教室之案例作引言,再以實作活動、分組討論方式與教師共同探究「教師如何在美術館資源離開教室之後自行將課程向下延伸,累積孩子對課程的學習」。

2008朱銘美術館館校合作計畫 - 美術館、學校、藝術家合作計畫

時間 | 2008年3月26日、5月7日、5月28日

地點 | 朱銘美術館

美術館透過與藝術家、學校三方合作研發兒童藝術體驗課程,將當代藝術的內容引入作為課程發想基礎,轉化藝術創作中的創造性至課程中,發展特屬於美術館場域條件下的課程。該計畫合作學校為金美國小,為協助金美國小將該藝術課程深化並引入學校藝術課程中,計畫擬於金美國小教師週三進修時間舉辦研習活動,聘任講師進行課程上的說明並與學校教師進行該課程引入學校的研討,實施對象以金美國小學校教職員為主,及金山地區四所聯盟小學教職員,協助地區學校藝術課程的發展與資源上的分享。

研習活動由美術館邀請以雕塑、動力、影像三個創作方式或型態的藝術家,就其創作經驗、關注面向或作品性質為出發點,實際針對國小兒童設計並進行教學活動,從此過程中與教育推廣部課程研發人員共發展出適合國小低、中、高年級之課程。

2007館校合作小組發展計畫

時間 | 2007年10月 ~ 12月

地點 | 新北市金山國小

這一次的合作計畫分為兩個階段,在駐校藝術家開始之前,為了讓美術館與學校能培養更多的合作默契與課程發展共識,招募參與計畫的師資組成「2007館校合作小組」成了第一階段。美術館利用國小教師週三下午的研習時間,對小組成員開設一系列的知能培訓課程,其中以認識社區為首要工作。

計畫第二階段,藝術家蔡海如在為期三個月的駐校計畫中,試圖以認識金山地區的勞動者作為創作的起點,從駐校創作工坊、教師工作坊與兒童工作坊三個角度,發展出「我家的工具百科」課程與創作內容,透過「工具」探討勞動工作,並在與學生、老師的討論與分享中,認識金山的職業面向、家庭經濟與社會背景,思考家庭中的勞動關係在社會結構下的價值觀,讓學校也能試著從現代藝術創作端觸及課程統整的各種可能。

延伸活動

標題 | 策展工作坊

時間 | 策展工作坊:2008年2月12日 ~ 2008年3月31日,每週三13:30-16:00
展覽:2008年3月27日 ~ 2008年5月24日

地點 | 新北市金山國小

「2007年館校合作小組發展計畫」在歷程中已有豐碩的成果作品, 為了讓教師具備帶領學生在校內進行展覽的能力,美術館在金山國小成立策展工作坊,透過座談、觀摩等方式讓教師對於展覽的方式、內容、活動、空間規劃等有初步認識,並能夠帶領學生進行展覽規劃。策展工作坊為利用週三教師研習時間舉辦,每週進行一次策展課程,主要展覽期間於3/27-3/31,並在後續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靜態展覽(4/1-5/24)。

兒童創作「不」比賽

時間 | 2005年12月 ~ 2007年6月

地點 | 朱銘美術館

朱銘成立「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將推廣兒童藝術教育列為創立宗旨之一。朱銘美術館成立之初,在單純地希望孩童多多創作的想法下,有了自2000年起連續舉辦四屆的「兒童創作比賽」,除了鼓勵創作,也因為活動開啟美術館與學校的對話機會, 辦理比賽活動期間,美術館不斷反省審視自身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想法,其中關於「比賽對於兒童的影響」的討論不斷,慢慢地美術館對於兒童藝術教育的推廣方向逐漸明確,就是時時關照孩童創作背後的思考歷程。美術館於是在2004年停辦兒童創作比賽,2005年轉型為「兒童創作『不』比賽」,以主題教育展、館校合作、活動成果巡迴展等三大架構,進行推廣計畫,強調呈現孩童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脈絡,尊重孩童的自我發展。

ACE藝術種籽教師行動專案 - 研發國小藝術教學資源箱行動專案

時間 | 2003年9月 ~ 2006年1月

地點 | 朱銘美術館

2002年底,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藝術教育發展中心劉婉珍副教授,帶著涵養新北市藝術種籽教師計劃的籽來朱銘美術館播下,自2003年9月開始,在其帶領下,進行「ACE藝術種籽教師行動專案」,視為朱銘美術館推動館校合作之始,此專案又於2004年9月轉型為「研發國小藝術教學資源箱行動專案」。團隊成員由金山萬里地區國小教師,與朱銘美術館教育推廣部館員共同組成,期望藉由兩年的培訓與學習,為金山地區的藝術教育盡力,這是初心。

ACE為「能手、佼佼者」之意,也是培訓計畫的三個主軸,A為藝術(Art);C為課程(Curriculum);E為教育(Education),期望透過這三個主軸,讓參與的種籽在三個課程主軸的學習下,於計畫最終,成為真正的ACE。種籽們經過相聚與流散後,開始凝聚,歷經兩年六個月的孵育,成就了12枚能夠自我探究問題、有研究的能力與精神,並且是最瞭解分享與伙伴意義的「ACE」。

延伸活動

標題 | 藝教有伴 -「朱銘美術館研發國小藝術教學資源箱行動專案」發表會

時間 | 2006年1月15日(日)10:00 ~ 16:30

地點 | 朱銘美術館

對象 | 歡迎對「藝術團體與學校合作」模式,及對藝術教育有興趣的社會大眾。

報名 | 預約報名,60個名額,額滿為止。

費用 | 免費

「研發國小藝術教學資源箱行動專案」歷經兩年半的嘗試,舉行發表會與各界分享相互扶持的伙伴情誼和共同研究的教學心得。同時為了分享這種「藝教有伴」的欣喜,發表會也邀請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溪山國小,分享各自找到藝術教育伙伴的過程與心得。

贊助FB